博文

目标导向的问题

图片
我相信很多朋友从工作或管理学的书籍当中,学习了很多以 目标为导向 的知识或技术。例如我在越十多年前,曾经在旧公司参与过strategic planning的工作,也接触了平衡计分卡(Balanced Scorecard, BSC)的概念。简单来说,BSC是从公司的愿景(Vision)开始,然后往 财务 、 客户 、 内部流程 和 学习与成长 这四个方面分析——当财务目标没有达到预期的成绩的时候,我们可以根据之间的连接来辨认出到底哪里出问题。 然而,BSC在理论上应当是属于一个理想地绩效管理的技巧,然而根据我在旧公司所看到的,实际的成果却不如预期——我曾经去找来了关于BSC的书籍来研究,也了解到BSC的一些弱点,尤其是当它用来定制关键业绩指数(KPI)的话,不恰当的KPI反而会带来反效果。我还记得书中的一项个案研究,谈到某个警察局将“减少罪案的数量”为KPI。这个KPI不但不能提高社区安全,反而间接鼓吹警察不接受民众的投报。

为什么我们需要“阅读”呢?

图片
第四期的《 VERSE 》的主题“谁还在读书?”,英文的副题是“Read Now”。在阅读这本风格独特的杂志当儿,我也针对“阅读”这件事,作了一些思考。 在网络还未普及的年代,“阅读”的确是指看实体书或刊物,就是通过印在纸张上的文字,去了解作者想要传达的资讯或者意见。在数码时代加上手机的普及化,传达资讯不再局限于实体刊物,而文字也不再是唯一的主要传达工具了。例如视频和音频,是网络世界是可以与文字并驾齐驱的传达工具之一。 回归根本,为什么我们需要“阅读”呢?阅读可以给我们什么呢?依我个人的看法,其中一个原因是世界一直不停地改变,如果单纯靠我们个人的力量,是无法收集所有我们需要知道的资讯——通过阅读,我们不只可以获取相关的资讯,也给予我们踏实感和安全感,毕竟太多的未知会让我们觉得不安。只要知道了这些资讯,我们就可以知道我们应该怎样安排我们的生活,或者采取什么步骤来应对可能面对的状况。类似报章等传统媒体,在提供资讯的功能方面,长时间都扮演着有效的角色。 另外一方面,如果你是知识型工作者的话,阅读更是更新和加强我们的知识和技术的重要方式。就如我之前所说的世界一直不停地改变,我们的工作也同样不停地改变——除了工作内容之外,工作的方式和技术也会随着科技的进展而调整,甚至是制造新工作和消灭旧工作。很多朋友或许以为大学毕业之后,就可以摆脱“读书”这回事——然而现实却与这个认知相反,在竞争激烈的年代,如果我们没有继续提升自己的能力的话,就会提高被淘汰的风险。 这样的话,我们是不是只作与工作技术相关的阅读就可以了呢?技术方面的知识是“硬”知识,是处理工作内容的能力;然而决定你的事业发展,却是各种各样的“软”知识,例如沟通能力、时间管理、专案管理等等——你应该有看过或读过,一些技术高超的工程师升级成为经理之后,表现一落千丈。 然而,除了这些“硬”和“软”知识之外,我会推荐大家广泛地去作各种题材的阅读。即使你是做技术性的工作,多元题材的阅读可以训练我们从不同的角度看问题,因为很多问题都需要跳出框框的思考,才能够为问题找到一个最有效的解决方案。例如在我为客户的问题涉及解决方案时,都会参考和引用其他领域的东西。

实际上伤我们最深的,是我们对错误的回应

图片
 “实际上伤我们最深的,既不是别人的所作所为,也不是自己犯的错误,而是我们对错误的回应。” 我在Stephen Covey《高效能人士的七个习惯》习惯一“积极主动”(Be Proactive)读到这句话的时候,想起了我曾经上过的个人课程,想起了我的导师Bill,也想起了很多一起参与课程的同学——很多人在童年、少年、婚姻等时期受到父母、伴侣、家人或朋友的伤害(一些同学在分享自己经历的事情的时候给我很大的震撼),然而当时的感受和挫折却一直带到现在。有时候我们甚至不晓得这些阴影,是塑造着我们现在的性格。 当年的伤害到现在还一直不断上演吗?其实不然,很多事情已经事过境迁了,而当时的加害者可能都已经彻底忘记了。然而受伤害的你呢?唯有你却还在苦苦守着当年的伤害的,一遍又一遍重复着:“都是你们害的!” 然而,现在是谁在伤害你呢?其实,是你在伤害你自己。你一直不断地用别人的犯的错误,一遍又一遍地惩罚自己。那么,谁可以停止这一切伤害呢?其实,只有你自己。Stephen Covey提醒我们,每个人都有选择自己的行为与回应——除了选择伤害自己以外,我们也可以选择不伤害自己。对待错误的积极方式,就是承认错误、改正、从中吸取教训(没有早知道)。 只要承认错误的存在,我们就有机会将它轻轻地放下。

认识了“Readmoo读墨电子书”!

图片
今天因为看了脸书读书群组的某则帖子,认识了 Readmoo读墨电子书 这个非常棒的电子书网站,更重要的是可以找到我要看的杂志《经理人月刊》的电子版! 坦白说,无论是《经理人》或者是我强烈推荐给上班族的《 Cheers:快樂工作人 》,其实体杂志的排版和印刷品质都是属于上佳——只是实体杂志带给我收纳方面的问题(因为我太多书了),前几年我才把我以前购买的杂志拿去回收或者转赠给别人。现在找到电子版了,买多少本都不会有收纳的问题了! 在大学毕业后的前几年(十多年前了),我阅读了很多《Cheers:快乐工作人》(常常去吉隆坡茨厂街的大众书局买书),从中学习了很多处理工作的知识,是我的事业发展和进修的重要工具之一。如果你刚刚开始就业,或者已经拥有两三年的经验,是应该从薪水拨出一部分进修的——请不要告诉我一本书马币二十多块很贵,你喝两杯星巴克咖啡就超过了这个数额了。 你舍不得为自己的进修花费的话,以后你可能会因为表现不够出色而错失了让事业更上一层楼的机会。进行是长期累积的,不是一朝一夕就看得到效果的。或许在数码时代成长的你没有那么有耐心,对不起你的耐心的确会在你未来事业的发展,有这举足轻重的角色。 少看那些在YouTube大吹大擂的所谓“大师”们的视频,浪费时间之余可能还输入错误的观念。倒不如花一点钱,看本有素质、经验丰富的杂志。

重温《高效能人士七个习惯》

图片
 前几天有个朋友在脸书提起她正在上着一个关于《高效能人士七个习惯》(The 7 Habits of Highly Effective People)的课程,我突然就想起这本我很多年前就看完的书。呵呵,到底这七个习惯是什么了呢? 我的头脑转了很久都想不起了。我是在2011年6月7日,于吉隆坡Viva Home 大众书局书展买的,应该也是在同年看完——差不多十年了,是时候再温习Stephen Covey这本备受推荐的书了。 读这样的自我提升的书是需要大量的思考和自我对话,不能用读资料的心态去对待。好吧,我可以将习惯一至七的习惯列出来,即使你重复读二十遍也不会给你的生活起任何涟漪——所以这样的书籍坦白说我们只是看摘要的话,获益是相当有限(除非你只是当作书本简介)。我们就是需要从作者提供的案例,融合自身当时的经验和知识,从中获得体会和内化作者提出的概念。 我迫不及待想再温习书中的第一个习惯:积极主动(Be Proactive)。这个概念与我之前上的个人成长课程所提到的重点相似之处,那就是我们的选择造就现在的我们。我们时不时会听到旁人说:“都是他造成我这样的!”即使事情(非肢体上永久伤害)已经过了非常多年,当事人甚至都对事情的细节模糊了,但是受伤害的感受却还是没有淡化。以客观的角度来看,当事人现在的样子,是由他目前对待往事的态度决定的。拿失恋当例子的话,为什么有些人失恋后还继续活得好好的,有些人却封闭自己好多年? 对,我们如何去面对事情,我们就有怎样的生活。而选择面对事情的方式,就是完全在掌握在我们的手中。当然,学会为自己作选择,是我们一直要修的人生功课。 开始看书了。

从“斜杠”思考多元性

图片
大概前一两年我开始接触到了“斜杠”这个概念,也在大众书局看到了相关的书籍。根据维基百科的解释,斜杠族(或称为Slash族,就是这个“ / ”符号)具体意指年轻人不再满足于专一职业的工作模式,而选择有多重职业及身份的生活。然而,当这个概念火红的时候,媒体纷纷推崇所谓的斜杠青年的时候,我脑海浮现了一个想不通的问题:“斜杠”怎么会被喻为新概念哦?多元性的就职不是很久以前就存在了吗? 后来我尝试从另外一个角度思考,似乎可以解释为什么“斜杠”被喻为一个新概念——对比较上年纪的前辈来说,多元性的就职是普通不过的东西,然而对被工业运作中的“专业化”(specialization)深刻影响的中年朋友来说,这种多元性可能是比较罕见的,也有这样的片面印象——例如当工程师的朋友的性格应该会比较“四四方方”的,对文学艺术音乐等艺术的兴趣和认识都不多的。理科生嘛,念书的时候讲的话题是课业为主,就业之后谈的都是与工作和产业状况的话题。(看来有人要高呼:天哪,快闷死我了!)

不要在该奋斗时选择安逸

图片
我挺爱这本书的标题《不要在该奋斗时选择安逸》,可以送给年轻的朋友们,作为一个重要的提醒。 依我个人的观点,现代年轻人面对的其中一个的挑战就是人类最亲密的伙伴——手机。网路上太多多姿多彩的内容了,穷一生都看不完视频和玩不完的游戏。如果你是搭公共交通上班的话,在地铁或火车上对着手机的时候,你对着手机做什么呢?