目标导向的问题



我相信很多朋友从工作或管理学的书籍当中,学习了很多以目标为导向的知识或技术。例如我在越十多年前,曾经在旧公司参与过strategic planning的工作,也接触了平衡计分卡(Balanced Scorecard, BSC)的概念。简单来说,BSC是从公司的愿景(Vision)开始,然后往财务客户内部流程学习与成长这四个方面分析——当财务目标没有达到预期的成绩的时候,我们可以根据之间的连接来辨认出到底哪里出问题。

然而,BSC在理论上应当是属于一个理想地绩效管理的技巧,然而根据我在旧公司所看到的,实际的成果却不如预期——我曾经去找来了关于BSC的书籍来研究,也了解到BSC的一些弱点,尤其是当它用来定制关键业绩指数(KPI)的话,不恰当的KPI反而会带来反效果。我还记得书中的一项个案研究,谈到某个警察局将“减少罪案的数量”为KPI。这个KPI不但不能提高社区安全,反而间接鼓吹警察不接受民众的投报。

我在阅读James Clear著的《原子习惯》(Atomic Habits)第一章时,他谈到了如果我们把太多时间思考目标,却花太少时间设计系统的话,可能会面对以下的问题:

  • 赢家跟输家拥有同样的目标
  • 目标达成不过时短暂的改变
  • 目标限制了你的快乐
  • 目标与长期进步互相矛盾
在讨论第四个问题的时候,作者提起了目标导向的心态可能会造成一种“溜溜球效应”(Yo-yo Effect)。如果我们将全副精神和努力都聚焦于一个目标的话,当我们达到目标之后,就会失去推动了,造成我们重拾旧的坏习惯。这个论点正好可以用来解释为什么很多人在踏入大学之后,不止不再像应付高考或统一考试一样勤奋,甚至失去认真学习的动机了。此外,应付高考或统一考试所带给我们大量的“痛苦”,例如需要熬夜学习和为课业牺牲大部分的个人时间,因此有些人在成功进入大学之后,就要将这些“痛苦”卸下。另外一个比较常见的例子是,很多人在大学毕业踏入社会工作之后,就没有阅读了——其中一种观念是我们在求学的时候已经是读够多书了,所以在毕业之后就不想再碰书了。

很可惜的是,我们在工作之后,是面对比求学时期更多的挑战,反而更需要通过阅读来提升自己。我很庆幸的是,当初我在做第二份工作的时候,常常趁搭公交通勤的时候学习阅读商业书籍。当初我并没有想到通过阅读来达到什么特定的目标,然而这些碎片性的阅读累积下来,不止让我继续保持阅读的习惯,也拥有了阅读商业书籍的能力,并在我目前经营的事业中发挥重大的作用。

这些小小的习惯,原来就是James Clear所谈的“原子习惯”。

Photo by Farhan Amoor from FreeImages

评论