博文

目前显示的是 一月, 2021的博文

重温《高效能人士七个习惯》

图片
 前几天有个朋友在脸书提起她正在上着一个关于《高效能人士七个习惯》(The 7 Habits of Highly Effective People)的课程,我突然就想起这本我很多年前就看完的书。呵呵,到底这七个习惯是什么了呢? 我的头脑转了很久都想不起了。我是在2011年6月7日,于吉隆坡Viva Home 大众书局书展买的,应该也是在同年看完——差不多十年了,是时候再温习Stephen Covey这本备受推荐的书了。 读这样的自我提升的书是需要大量的思考和自我对话,不能用读资料的心态去对待。好吧,我可以将习惯一至七的习惯列出来,即使你重复读二十遍也不会给你的生活起任何涟漪——所以这样的书籍坦白说我们只是看摘要的话,获益是相当有限(除非你只是当作书本简介)。我们就是需要从作者提供的案例,融合自身当时的经验和知识,从中获得体会和内化作者提出的概念。 我迫不及待想再温习书中的第一个习惯:积极主动(Be Proactive)。这个概念与我之前上的个人成长课程所提到的重点相似之处,那就是我们的选择造就现在的我们。我们时不时会听到旁人说:“都是他造成我这样的!”即使事情(非肢体上永久伤害)已经过了非常多年,当事人甚至都对事情的细节模糊了,但是受伤害的感受却还是没有淡化。以客观的角度来看,当事人现在的样子,是由他目前对待往事的态度决定的。拿失恋当例子的话,为什么有些人失恋后还继续活得好好的,有些人却封闭自己好多年? 对,我们如何去面对事情,我们就有怎样的生活。而选择面对事情的方式,就是完全在掌握在我们的手中。当然,学会为自己作选择,是我们一直要修的人生功课。 开始看书了。

从“斜杠”思考多元性

图片
大概前一两年我开始接触到了“斜杠”这个概念,也在大众书局看到了相关的书籍。根据维基百科的解释,斜杠族(或称为Slash族,就是这个“ / ”符号)具体意指年轻人不再满足于专一职业的工作模式,而选择有多重职业及身份的生活。然而,当这个概念火红的时候,媒体纷纷推崇所谓的斜杠青年的时候,我脑海浮现了一个想不通的问题:“斜杠”怎么会被喻为新概念哦?多元性的就职不是很久以前就存在了吗? 后来我尝试从另外一个角度思考,似乎可以解释为什么“斜杠”被喻为一个新概念——对比较上年纪的前辈来说,多元性的就职是普通不过的东西,然而对被工业运作中的“专业化”(specialization)深刻影响的中年朋友来说,这种多元性可能是比较罕见的,也有这样的片面印象——例如当工程师的朋友的性格应该会比较“四四方方”的,对文学艺术音乐等艺术的兴趣和认识都不多的。理科生嘛,念书的时候讲的话题是课业为主,就业之后谈的都是与工作和产业状况的话题。(看来有人要高呼:天哪,快闷死我了!)